|
|
已閱:4345 2014-03-10 10:52:47 |
有這樣一家企業,最初是一支鄉鎮安裝隊,安裝隊組建是為了解決十幾個農民的吃飯問題;30多年風雨過去,這支安裝隊成長為6000余名從業人員、十八個分公司,具有機電安裝一級總承包資質和多項配套資質的現代化規模企業,而且還捧回多個“魯班獎”的金杯……這家企業就是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問起發展之路上,什么是原動力?宜安公司董事長蔣東良說,“責任”,企業對員工、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宜安將責任的承擔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用責任意識喚醒每個員工對于工作的使命感,用使命的承擔惠及一方鄉鄰。 從小我到大我,從小責任到大責任 宜安成立之初的想法是大家一起干活養家,過上好日子,這是個“小”愿景,但也是一個責任的承擔,對家庭的責任。很多人的小責任累加在一起,變成了一個不小的責任,那就是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企業發展好了,好日子才能長遠。 企業如何獲得長期發展?那就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讓老百姓放心的工程,質量要過關。1998年,“宜安”參建上海廣播大廈綜合辦公樓,那時候工程質量還主要靠施工人員的經驗積累,談不上多少對工程起決定性作用的工程科技。即便是第一個“魯班獎”,獲獎原因追根究底,還是認真和踏實!胺孔由w得結實牢固,主要靠施工師傅的一絲不茍。”宜安公司工作人員如是說。隨著時代發展,各種先進的建筑理念和工程技術不斷引進,“宜安”也開始不斷改進工程技術,不僅追求質量過關,也追求節能環保。公司承攬的716工程就是個例子。716工程是上海世博會指揮中心,是世博會后會永久性保留的重大工程之一,總投資10億元,總建筑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上海世博會低碳環保的理念對工程質量要求高、難度大,工期短,工程建設的每個細節的要求都極度苛刻,來不得半點含糊。來自全國15家分公司的900多名優秀員工來到施工一線,大家都把這當成一次大考,蔣東良帶著大家堅守施工一線,時刻準備應對技術難題。員工岳利說,當時如果把工程中所解決的每個技術難題記錄下來,足可以編一本厚厚的書!耙酝こ痰馁|量有個通病,管道接口采用絲扣連接施工難度大,質量不穩定,采用世界上先進的法蘭連接和焊接連接的,焊接部位容易銹蝕,‘宜安’的技術隊經過幾晝夜的反復實驗,決定采用先進的管道卡箍連接施工技術,終于解決了焊接接頭腐蝕的問題!蓖ㄟ^世博工程的建設,“宜安”通過了低碳環保技術的考驗,向綠色建筑業轉型邁出了一大步!坝辛思夹g只是公司發展的第一步,先進的技術如何才能發揮得恰到好處,而不被濫用,一套駕馭技術的成熟制度和規范不可或缺!笔Y東良說,公司每年年初與項目經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在年終綜合考評中,精品工程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承建的蘇州金雞湖凱賓斯基大酒店中,對于關鍵部位的施工,公司推行定崗定位的“旁站式”監督管理,工程采用管道卡壓連接等四項住建部建筑示范新技術以及全空氣單風道、雙風機空調系統等五項國際一流建筑節能減排新技術,獲得全國安裝行業首個承建類魯班獎工程,實現了安裝企業由參建到承建的跨越。2013年,“宜安”承建的宜興創意產業中心憑著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使得“魯班獎”首次花落陶都。十多年來,中國文字博物館、101醫院病房大樓、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門急診住院樓……11個“魯班獎”鑄就了“宜安”品牌,更鑄就了宜安人擔當社會責任的強壯肩膀,實現了建一個工程,惠及一方人民的企業愿景。 從“做好我”到“幫助他” 從貢獻的責任到回報的責任 企業發展了,生活富裕了,蔣東良思考最多的就是回報家鄉、反哺社會,這是他多年奮斗和追求的價值所在!基于這樣的想法,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從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到家鄉新農村建設:2006年,率先向宜興慈善會基金會捐贈300萬元;2007年為宜興市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捐資200萬元;2008年設立全國首家農民致富小額貸款擔保基金200萬元; 2010年1月,再次向楊巷鎮慈善分會捐贈了500萬元;2010年3月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基金200萬元;2010年7月建立云帆教育基金200萬元; 2012年7月公司出資200萬元設立了上海交大社會管理創新人才培養基金;2013年7月,又為家鄉楊巷鎮送去“宜安黨內關愛基金”和“宜安愛心泉飲水基金”……。這些年,宜安公司認捐各類捐款和設立各種基金累計近5000萬元,不僅“輸血”,而且“造血”,蔣東良認為,捐贈是一種責任的表達,表達宜安人飲水思源,回報鄉梓的感恩之情,表達宜安人“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企業良心,表達宜安人對于社會責任的勇于承擔。蔣東良對中國公益事業的突出貢獻,讓他成為“中國公益事業十大突出貢獻人物”。大會頒獎詞“農民致富的工程師,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正是對他用拳拳愛心,真誠回報社會行為的最好褒獎。而蔣東良對承擔社會責任則有著他更美好的愿望:“讓中國近10億農民兄弟都能和我一樣,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讓農村人的生活都能和城里人一樣,擁有較高的幸福指數。” 從今天的責任到明天的責任 企業從何而來?企業向何而去?蔣東良的回答是兩個字:責任。責任在當下是特別沉甸甸的字眼,在強化責任價值的實踐當中,國家和社會需要企業、企業家率先垂范。他認為,無論是經濟責任、社會責任,還是法律責任、環境責任,企業都應當全面擔當。這就是企業的使命所在和發展方向。 蔣東良說,無論是實現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美麗中國”愿景,還是達成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都需要政府、企業和公民等各方責任的不斷提升與進化。其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尤為重要。企業作為經濟主體,是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和諧發展的關鍵力量。這幾年,責任進化的挑戰與經濟下行壓力并行,一系列關乎環境、質量、安全、誠信等“底線”的責任事件頻發。當企業社會責任遇到底線的挑戰,勢必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我們深知,美好愿景的實現有賴于“責任”的肥沃土壤。作為民營企業家,怎么將可持續發展之路走寬、走遠是蔣東良時刻思考的問題。他認為,萬變不離其宗,做強企業是我第一要務,多盡社會責任也是職責所系,履行社會責任將始終是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09年宜安公司出版了建筑行業內第一部社會責任的專著《非戰略管理的戰略思想——現代企業社會責任觀》,對現代企業社會責任從稅收、就業、工程質量、公益慈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創新考核體制。目前宜安公司正在建設“低碳和節能”上進行大膽有益的探索。2013年宜安加快了轉型力度,充分發揮企業目前在全國安裝行業中的優勢地位,在產業鏈延伸方面積極探索,把建設低碳經濟內容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考核體系,在原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上進行內涵的拓展。只有內涵豐富了,企業才有深度,深度有了,發展的道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宜安公司還在思考,深度關注“底線”——包括基本的契約精神與商業道德、不容破壞的市場規則、越來越苛刻的公眾容忍度以及岌岌可危的自然承載力等等——既是厘清責任之道的基礎,也是時下中國發展全局賦予企業主體和監管者的重要課題。為此,宜安公司還在探求這個時代最緊迫的責任之道,助力實現更具責任、更美好的中國未來。 原載《江蘇工商》2014年第1期 |
『關閉本窗口』 |
Copyright (c) 2005-2025 www.kngzk.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宜安控股江蘇建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