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閱:5403 2019-05-06 15:42:48 |
用心詮釋企業家精神 訪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 (記者:王志蓮,圖片:顧振華,來源:徐匯報2019年5月6日)
他微笑著向我們走來,步履穩健,目光堅定,至誠中透著儒雅。這位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帶領六千多名農民兄弟先后12次獲得中國建筑工程最高獎——魯班獎,16次獲國家優質工程獎,50多次獲上海市“白玉蘭”獎、江蘇省“揚子杯”獎……順著他走過的路,回頭望去,從當初賺錢為自家能過上好日子,到如今投資數千萬元倡導設立十六項公益基金為社會謀福祉,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用心詮釋企業家的“四有”精神。 政治上有方向
作為企業的一把手,蔣東良不但是優秀企業家還同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國公益事業十大突出貢獻人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蔣東良堅持科學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價值追求和宗旨所在。 從一個只有56名農民工人組成的鄉鎮起重隊,一躍發展成為現在擁有18個分公司的全國安裝業知名企業,蔣東良創造了太多的奇跡。如今,作為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徐匯區工商聯副主席、區政協副秘書長的蔣東良一直把如何正確處理好“親”“清”政商關系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引領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蔣東良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能看到部分民營企業存在虛胖、盲目、跑偏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企業家存在價值觀危機。如果說經濟危機帶來的是肌體上的乏力,那么價值觀危機引起的將是精神上的‘缺鈣’。拯救價值觀危機的關鍵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中,用核心價值觀的多維向度來考量和約束自身,在面臨關鍵抉擇的時候,才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發展上有本事
1996年,蔣東良接手宜安公司時,企業虧損嚴重。在蔣東良精心布局下,憑著一股子闖勁,蔣東良執掌的宜安公司,成長為具有國家一級總承包資質的跨區域大企業,擁有十幾家分公司,一、二級建造師200多人,從業人員6000多名的全國安裝業知名企業,納稅額超過億元。 蔣東良常常說:“過去成功,但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成功,用過去成功的經驗指導現在的自己走向未來是很危險的,我們一定要理念創新,思維創新更要改變固有的習性,顯的尤其的重要。”轉型發展是蔣東良時刻思考的課題,建筑安裝取得一定成績后,他開始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蔣東良認為,生態環保產業是朝陽產業,又是大有作為的事業,更是一種公益。 在蔣東良看來:“過去民營企業的發展多依靠人口紅利、政策紅利和資本紅利,通過信息和成本差來賺錢,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較少,舊的發展模式必然不可持續。最近中美貿易戰引發的‘中興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雖然相比四十年前我們有著長足的進步,但在許多領域我們的企業距離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發展轉型刻不容緩!建議我們民營企業家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產業工具,勵精圖治、內外兼修,能夠在思維方式、發展理念、增長模式、特別是技術創新上有建樹、出‘彩頭’,修煉出不懼任何競爭的真本事。我現在轉型做環保、農業,就是基于這個考慮。”
責任上有擔當
蔣東良的采訪并不好約,因為日程安排的非常滿。為了如約接受記者采訪,蔣東良一大早六點驅車從江蘇宜興的公司趕到上海和記者交流了三個多小時,當天下午三點還要再從上海趕到無錫的工地,接待國務院民工工資核查組。一個小小的細節,讓記者感受到了信守承諾的企業家精神。 在蔣東良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百多塊錢的窗簾用了十多年,已經發黃褪色,書柜舊了翻新刷一層油漆接著用,一千塊的辦公桌也已經十年沒換。就是這樣對自己摳門的老板,做起公益事業來卻十分慷慨。 宜安公司先后設立全國首個農民徹底脫貧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宜安農村青年創業基金、云帆教育基金、上海交大社會管理創新人才培養基金、宜安黨內關愛基金、宜安愛心泉飲水基金、江蘇安裝行業發展基金、上海宜安夢公益基金以及宜安科技創新人才發展基金等,2016年宜安公司創立40周年時,蔣東良提出不搞慶典,他出資1280萬元設立了“宜安夢”公益基金會,打造“百年宜安”。截至目前,蔣東良已經成立了16只基金,累計投入超過六千萬元。蔣東良告訴記者:“我的目標是六十歲的時候,一共要做到30只公益基金。” “人的匆匆一生正是在這樣的追尋中,生命多了一分期待,一種充滿奇跡的向往。如果失去這樣的追尋,日子能夠一眼看到頭,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事業成功的蔣東良,用各種公益基金關心著徐匯區老公房里的弱勢群體,關心著失獨家庭的老人,關心著西藏薩迦的貧困少數民族。 蔣東良說:“民營企業的的責任擔當在于不是只逐一己之利,而是通過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福利。為社會多創造財富,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為國家多交稅收,依法經營、照章納稅是企業的基本責任;為社會多解決就業,充分尊重和切實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為綠水青山多出力,促進制造業的‘彩色GDP’向‘綠色GDP’轉型;為對口扶貧多辦實事,推動傳統的‘輸血’式公益扶貧向‘造血’式精準扶貧轉變。”
文化上有內涵 蔣東良在采訪中談的最多的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現在企業管理當中有一個概念就是 ‘企業公民’。我們個人作為自然人是一個公民,企業作為法人同樣也是一個公民。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要求,同樣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企業公民’是否合格的標尺。所以,民營企業作為 ‘企業公民’需要把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日常的商業運作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并且用自己的商業運作以及自己各方面的行為,來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 這么多年來,蔣東良一直堅持并傳承孝道文化。他認為有素質的勞動者就是人才,應該內外兼修。蔣東良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蔣東良的內心依然認為:“企業家是創造物質財富的,但是更加需要創造精神財富。他常常說;“物質是帶不走的,而精神可以傳承”。
|
『關閉本窗口』 |
Copyright (c) 2005-2025 www.kngzk.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宜安控股江蘇建設有限公司 |